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,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。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,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,153个国家签署了《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》。1994年12月,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“国际生物多样性日”,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。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。
生物多样性的意义:
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,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。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、纤维、油料、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。可以说,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,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,就是保护人类自身。
但是,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,比如森林砍伐、植被破坏、滥捕乱猎、滥采乱伐等,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。而物种一旦消失,就不会再生。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,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,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。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,若干年来,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受到严重威胁,许多物种正变成濒危物种。上个世纪80年代,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,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。
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主要原因:
1、大面积森林采伐、火烧和农垦; 2、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; 3、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; 4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; 5、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; 6、无控制的旅游; 7、污染; 8、全球变暖; 9、各种干扰的累加效应。
近年主题
2019年:我们的生物多样性,我们的粮食,我们的健康
2018年: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
2017年: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
2016年:生物多样性主流化,可持续的人类生计
2015年:生物多样性助推可持续发展
2014年:岛屿生物多样性
2013年:水和生物多样性
2012年:海洋生物多样性
2011年:森林生物多样性